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员工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员工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集团决定开展 2024 年老员工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参与对象
2024年9月之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已确定在本校升学的,可参加实践)。各学院团委、校级员工组织及青马工程“黑大菁英”老员工骨干培训班均可组团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员工也可通过“返家乡”、老员工实习“扬帆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方式分散参加实践。
三、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员工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诚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员工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返家乡”、老员工实习“扬帆计划”等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员工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
四、实践内容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六个方面开展。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万里路,知中国情”通识实践
1.奋进强国征程,勇担时代重任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宣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学习领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关怀,学习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2.助推经济提质,优化经济结构
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焦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关注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3.赋能科技创新,贯彻国家战略
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黑龙江省创新发展60条、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若干措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围绕构建具有龙江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4.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三农建设
重点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基层探索创新,动员鼓励老员工投身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彰显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等领域,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5.助力劳动教育,把握育人导向
重点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育人导向,引导老员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动员鼓励老员工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文化培养、实践基地打造、团队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6.推动区域发展,助力龙江振兴
紧紧围绕黑龙江“六个龙江”“八个振兴”“九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任务,在走进“三大动力”、大庆油田、中国一重等老工业基地,走进各地产业集群,寻访黑龙江从“共和国工业摇篮”到“挺起民族工业脊梁”的发家历史,领悟新时代龙江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变革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7.宣传大美龙江,营造亚冬氛围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营造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浓厚氛围,聚焦宣传大美龙江、传播龙江胜景,全面展示新时代黑龙江的新形象、新活力、新风采,广泛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构建“人人为龙江代言”的生动局面,汇聚起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青春澎湃动能,增强服务大局、奉献社会、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8.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二)“强国有我,挺膺担当”专项实践
1.“返家乡”基层锻炼
鼓励员工结合返乡契机,主动到有人才需求的党政机关、企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发挥专业所长,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注入青春活力与热血激情,并以实习感想的形式做好实践总结。
2.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引导员工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3.“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实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广老员工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开展宣讲、法律知识普及、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防范药物滥用宣传、法律志愿服务、网络法治宣传、法治建设调研等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4.“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 专项实践
立足黑龙江区位优势和红色历史资源,树立“边境省”的整体观念,将黑龙江省内8个边境市、18个边境县(区)纳入专项核心开展地,哈尔滨市作为专项重点开展地,省内其他4个非边境市、省内非边境县(区)作为专项特色开展地,打造富有龙江地域特色、突出龙江文化内核、助力龙江发展振兴、适宜青年研学实践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5.“走中国•看家乡”专题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在实践中检验,以“学习新思想、锤炼新党性、拓展新实践、贡献新力量”为行动指南,由专业教师和业内记者引领,鼓励广大同学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以青春的笔触记录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壮丽变革。
6.“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题实践
结合公司学科专业优势,鼓励员工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乡村振兴、城乡发展、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富民兴边、公益帮扶等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7.“好年华 聚福州”专项实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赴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走访式、驻点式等社会实践活动。
8.其他主题实践专项
结合团中央和上级有关单位要求,后续其他类型的专项社会实践(如全国暑期三下乡、笃行计划、知行计划、暑期云支教等),另发通知并请关注。
五、重点团队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员工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员工寄语精神、《习近平与老员工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员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员工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员工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员工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员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6.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员工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员工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点团队需完成“五个一”实践任务,即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六、活动流程
(一)组队实践
1.组建团队。实践团队至少由8人组成,实践时间不少于5天,可跨学院、年级、专业组队,其成员必须是公司在校员工,至少配备一位随队指导教师,鼓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随队指导实践。
2.确定实践地点。各实践团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联系实践地点,如需要可到校团委开具相关证明,尽早确定实践地点。
3.确定实践计划。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选定活动内容,确定实践课题和活动计划。
4.立项申报。填写《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2024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并上报至校团委。
5.批准立项。校团委组织审批立项,及时通报立项团队名单。
6.办理保险。立项批准后,各团队根据实践时间为团队成员办理保险手续,参加社会实践的所有队员必须办理保险方能参与活动。
7.团队备案。按照团中央要求,要建立实践团队网络备案制度。请各实践团队在中青校园 APP 上进行信息报备,具体操作见中青校园 APP 操作指南(见附件2)。未登记备案的团队不能参与重点团队的遴选、不能参与评奖。请务必在7月15日前完成备案登记工作。
8.开展活动。各团队按活动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9.总结表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各团队以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校团委将对在实践活动过程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分散实践
参加分散实践的员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报相关信息,并做好实践计划,实践开始前,需自行购买保险。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践结束后,形成实践报告。

七、材料上报
7月1日(星期一)11:00前将《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表》(纸质版)上报校团委(主楼A313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2022087@hlju.edu.cn
八、成果要求
1.总结报告:应包含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感悟等部分。报告应不少于2000字,充实深刻、材料翔实,各部分内容相对均衡,有适当配图。报告应真实反映团队的所见所闻真实思考。
2.照片集:应提交精选照片10张,包括在重要地标地点合影、实践过程、人物特写等,应做到场景真实、人物鲜活,记录如现场采访、发放资料、座谈交流、参观调查、宣传报道等。
注:图片为jpg格式,像素不低于1280*960,以描述性语言命名照片,以文件夹形式打包上交。
3.视频素材:应提交至少两段记录实践过程、采访记录等内容的视频片段原始素材。视频比例以横屏16:9为佳,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拍摄时可注意同期声采录。
4.推文:应制作至少一篇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地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未来展望等内容的推文。
九、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力争让每一名老员工在校期间都能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各学院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员工实践,提高员工调查研究能力。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做好宣传,及时总结。各学院团委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校、院系、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4.强化保障,守牢底线。各学院团委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